宋纪蓉,1978年考入西北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7年进入西北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6月由文化部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2006年7月,宋纪蓉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任文保科技部主任。对她而言,这次“跨界”并没有外界想的那么意外。“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很多都是学化学的。我的母校西北大学位于西安,我的同班同学毕业后有不少进入了兵马俑、碑林等单位,搞文物保护。”
宋纪蓉院长是一位化学博士,当今世界上一些大博物馆文物保护专家很多都有化学专业背景。宋纪蓉说,不仅借助技术的手段让修复变得更加精准,而且会给这些文物制作“文物档案”,跟人看病的病历一样,建立档案,从而全面跟踪修复的状态。
因为故宫的文物不允许送出去修,别的地方也修不了,所以必须建一个国家级的具有很强修复能力的机构,故宫文物医院由此诞生。
宋纪蓉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强大的现代设备对文物修复很重要。譬如,一尊折损的木雕彩绘观音菩萨立像通过用X光检测分析,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都看到了。图像显示里面有一些铁钉,说明以前是修复过的,那么在修复过程中就会特别注意铁钉完全不能碰,否则碰了整个木雕就容易散了。
高精尖的现代技术手段弥补了肉眼的局限,尤其在丝质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譬如,一件同治皇帝穿过的单褂,穿过了放在库房里面生霉了。文物医生们用三维视频放大几百倍,什么样的霉菌都观察得很清楚,文物医生们根据不同的菌类,配置了三种保护处理液,处理完了后同样放大,可以看到纤维里面一点菌丝都没有;一幅乾隆四十年的唐卡,用设备研究上面的金线,发现这个金线有四层。中间红颜色的是含铁氧化物,现在这种金线市面上是没有的,要专门订制金线。这都是肉眼看不到的;一件锈烂的青铜器通过X光技术发现了上面铭文,在确定修复方案的时候就不敢用物理硬抠的方法了。
节选自:
1. 《故宫文物医院掌门人宋纪蓉:尽可能帮文物延年益寿》
2. 《文物修复就像治病一样》